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汽車產業歷經十余載轟轟烈烈的新能源轉型,在今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根據乘聯會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8月份,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已經超過30%,比國家的計劃提前了3年。這是乘用車的數據。
而要談誰才是汽車新能源化的先驅,還得是客車市場??蛙囀袌龅男履茉椿试缭?016年就超過了50%。占據客車行業半壁江山的公交市場新能源化率更是已經達到98.9%。
但完成新能源化之后呢?汽車行業中曾有不少人思考過這個系統性問題,提出了能源系統轉型、產業鏈重構、從原材料到電池回收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等等??蛙囆袠I作為一個深度新能源轉型的例子,其暴露出來的新問題或對全行業而言都是一個可借鑒的樣板。
客車市場雖然新能源完成率高,但更多依賴于政策推動,也存在一些技術限制,在一些特殊細分市場尚無法推進新能源替代。“公交客車一直是地方保護的重災區,國家采取措施打破地方保護,形成統一的全國大市場,通過市場優勝劣汰,進一步提升優勢企業的能力、規模和效益,才能使得整個產業在全球有競爭力。”中國最大的客車公司宇通客車一位人士近期對記者表示。
其次,客車市場面臨最緊迫的問題是尋找到新的市場增量。國內客車市場規模已經趨于飽和,疊加疫情對人們生產生活的沖擊導致公共出行需求長期疲軟等因素影響,客車市場已幾近停滯。
近幾年,宇通客車、金龍汽車等客車行業的頭部企業,已經將發展重心轉移至出口、專用車等市場,并在智能化、高端化領域布局。但客車企業轉型效果目前還不夠理想。
客車市場13年嬗變
客車行業是新能源轉型毫無疑問的先驅者。2009年,中國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推出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該工程于2009年1月正式啟動,主要內容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涉及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在這之后,中國汽車行業全盤開啟轟轟烈烈的新能源化進程。這其中,以公交、出租等領域為代表的非私人汽車領域,新能源化持續走在前邊。伴隨這一進程的,是客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結構性改變。
往年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客車兩大市場座位車(公路車)與公交的銷量持續呈現彼消此漲的態勢。一方面,公交新能源化替代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高鐵里程的增加、私家車的普及,座位客車需求持續下滑,一升一降之間,到2016年公交車銷量占比超過50%,代替座位車成為客車市場銷量規模最大的領域。
同年,客車市場的新能源化率也首次超過50%,達到55%。不過,由于政策與技術等限制因素的存在,此后5年間客車市場新能源化率基本在55%上下徘徊。
宇通客車的技術部門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解釋道:“一是部分車型國家政策還不允許采用新能源車,例如校車,需要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國家政策的放開;二是電動客車的續航里程還不能滿足部分座位客車市場的需要。”
2016年,對于中國客車行業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當年,不僅公交車銷量規模反超座位車占據半壁江山,客車市場新能源化率首次超過50%,更受人關注的是中國當年的客車銷量達到近10年以來的最高峰19.46萬輛。在那之后,中國客車銷量開始步入下降周期。5年間,中國中大型客車市場年銷量從19.46萬輛降至2021年的8.75萬輛,降幅超過55%。
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公眾出行需求大幅減少,私家車出行部分替代了原有公共出行。2020年全年國內中大型客車市場年銷量單年降幅達到28.3%。今年上半年,國內中大型客車市場銷量為2.97萬輛,同比降幅為25.4%。這個降幅實際上是由于2021年上半年的客車市場銷量基數較高導致的,具體原因是從2021年7月1日開始,國內柴油車排放標準由“國五”切換至“國六”,導致去年客場市場需求在上半年提前釋放。
目前,中國客車市場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穩定。2022年上半年,大中型客車行業銷量前五集中度為75%,其中宇通客車與金龍汽車位居第一梯隊,銷量占比分別為31%、24%;中通客車、福田汽車與比亞迪位居第二梯隊,銷量占比分別為8%、7%、5%;剩下的100多家擁有客車生產資質的企業銷量占比25%。
其中,新能源客車市場,大中型客車行業銷量前五集中度為66%,市場格局與整個客車行業大致相同,宇通客車、金龍汽車、比亞迪、福田汽車、中通客車銷量占比分別為21%、19%、9%、9%、8%。新能源客車市場集中度較全體客車市場極度中度減少的9個百分點,一部分是被客車市場的“新勢力”所分割。這些“新勢力”中的代表性企業,包括格力電器旗下的客車品牌珠海銀隆、吉利商用車旗下品牌遠程汽車等。在2018年前后,珠海銀隆市占率曾一度達到4.5%左右;遠程汽車作為后期之秀,市占率在也在逐步提升,2020已經達到1.6%。
需求疲軟與政策依賴癥
不同于乘用車,客車行業屬于弱周期行業,行業總量取決于居民出行總量和出行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影響,其中國家財政補貼始終對這一市場平穩發展起到關鍵影響。
隨著國家財政補貼在2016后開始逐漸退坡,2017年至2019年,中國客車市場銷量規模呈現持續小幅下滑的態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公眾出行選擇的工具也更加偏向于私家車,導致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大幅下滑,從而影響了整個客車行業的發展。
需求的持續疲軟,嚴重制約了客車行業的銷量規模,這是行業發展目前面臨的最根本問題。另外,新能源化在給客車行業帶來強勁發展動力的同時,副作用也頗為明顯,特別是其導致的新能源騙補以及部分市場的地方保護主義,給行業的轉型發展帶來了困擾。
在國家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最初階段,由于對技術要求不高、審查不嚴等原因,個別企業騙取了大量國家財政補貼。這在一輛新車補貼金額達到數十萬的客車行業尤為明顯。
2016年9月,被財政部當做騙補典型曝光的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均為客車公司。情節最嚴重的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僅在2015年就虛假申報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約2.62億元。
因此,行業內多次傳出希望停止財政補貼的呼聲。上述宇通客車技術部門相關負責人提出:盡管電動客車因為電池成本還比較高,現在用戶購置價格比傳統車高,但其用電成本只有油車的幾分之一,維修成本只有油車的1/10。“我們的車是商用車,用戶買回去跑運輸也好、客運也好、公交也好,都是為了要有經濟效益的,因此電動客車競爭力實際上是很強的。”
此外,由于客車市場中規模占比最大的公交車市場化程度不高,也是部分行業人士呼吁補貼盡快退出的原因之一。有業內專家表示,新能源公交車的中央財政購置補貼取消之后,各地也會跟進取消地方補貼,有助于打破地方保護,有利于頭部企業進一步發揮優勢。
市場規模飽和、需求長期疲軟、公交客車市場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等因素已經成為客車行業發展仍未解決的頑疾。
走向國際與轉型專用車
面對持續萎靡不振的市場,客車企業均在探索發展的突破口。以國內客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宇通客車、金龍汽車等為例。近幾年,宇通客車提出了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國際化的“四化”方針,瞄準國內、海外和專用車三大市場持續發力。同期,金龍汽車也持續加大海外市場的投入力度,并于2020年8月成立了專用車事業部。
海外與專用車市場成為客車企業新的發展重地。數據顯示,在國內客車銷量持續走低的2017年至2019年,中國中大型客車出口銷量仍維持在每年2萬輛左右的水平,2019年的銷量相比2016年,還增長了22%。
2021年,中國中大型客車市場銷量為8.75萬輛,同比下降9.15%;同年,中國中大型客車出口銷量為1.75萬輛,同比增長28.26%。
宇通客車海外營銷部門負責人表示:對于疫情的管控,現在全世界大概有60多個國家已經徹底放開,還有大概70多個國家是局部放開,促進了海外客運市場的迅速恢復。今年下半年,全球的需求大概存在10%增長。2022年全年,中國客車出口還會保持較快增長,維持上半年20%左右增速的水平。
專用車市場方面,前瞻產業研究院披露的資料顯示:2014-2019年,中國專用車的銷量整體趨勢向上。即便是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由于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大量基建項目集中開工,專用車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當年中國專用車零售市場銷量為165.1萬輛,同比大漲24.98%。
進入2021年后,受排放標準切換帶來的消費觀望、房地產行業遇冷基建放緩、前期政策紅利有所減弱等因素影響,專用車銷量減少至148.7萬輛,同比下滑10%。2022年前5個月,中國專用車市場銷量39.40萬輛,同比下降46.55%。
另一方面,專用車行業頭部企業的福田汽車、一汽解放、江淮汽車等車企,無論是在造專用車的經驗還是銷售業務等各方面,比宇通客車、金龍汽車等更具優勢,此前主營客車的企業想要從它們手中分得一杯羹,也并非易事。
往哪個方向轉型,一些客車企業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還有一些仍處于迷茫之中。今年6月,一位安凱客車的內部人士曾對記者坦言,“現在我們公司是‘兩條腿走路’。第一,安凱一直專注于做客車,主業這塊面臨行業下滑的態勢,但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盈虧平衡,不指望它能夠掙多少錢。第二,尋找其他新的轉型業務,作為企業發展的新途徑。目前新途徑還沒有明確,還在探討中,還在尋夢的路上。”
對于國內市場,宇通客車國內營銷部門負責人預計下半年客車行業的降幅會收窄。他表示,從總體上看,目前國家穩經濟的一攬子政策已經落地見效,在這種刺激下,整個宏觀經濟會保持一個穩健的增長,對客車整個行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刺激和利好,同時市場的消費也有所恢復。
從長期來看,全國29.1萬輛“國三”客車的存量,將被逐步替換;三四五城市城鎮化率的提升,對公共交通的需求將帶動公交市場需求的增長;氫燃料客車以及小型微循環公交的普及,更加智能的中大型客車對老舊車型的更新等因素,都是客車行業未來發展的增長點。
但這些增長點的市場體量,對于整個客車行業來說,能否掀起一波發展高潮還是未知數。這其中,氫燃料客車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最大方向,但由于技術、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其目前發展水平與2009年左右的純電汽車相當。行業普遍認為,現在談論氫燃料客車市場的爆發還為時尚早。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